2014《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五
时间:2014-08-22 16:06:42 来源: 作者:
安师大教师资格证交流群:309474633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本题共2 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决定受教育权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文化
2.( )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A.杜威
B.洛克
C.卢梭
D.康德
3.下列关于教育形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据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可将教育划分为形式化教育和非形式化教育
B.根据教育的实施机构不同,可将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C.近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D.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
4.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 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历史研究法
5.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形式的是(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学科课程
D.核心课程
6.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7.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8.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洛克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9.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社会实践活动
B.班主任工作
C.课外活动
D.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疏导原则
11.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知
B.活动和交往
C.实践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2.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个别活动
C.小组活动
D.学科活动
13.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4.下列关于认知风格表述正确的是( )
A.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
B.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C.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仅仅是反应时间
D.发散型认知风格优于辐合型认知风格
15.一个人只要有( ),才能鉴定为“健康”。
A.生理正常
B.心理正常
C.生理、心理都正常
D.生理、心理都正常,并且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16.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本身可使用的治疗方法是( )
A.行为疗法
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17.( )就是要训练学生对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 层理解。
A.生成性学习
B.组织策略
C.主题纲要法
D.符号纲要法
18.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19.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0.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
A.刺激分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行为强化
21.小刚去买东西,人家多找了10块钱,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送回去,最后他想如果是别人的话,也应该不会 送回去的,这属于( )自我防御机制。
A.投射
B.转换
C.压抑
D.文饰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智、体、美、劳,其中,德育是五育中的基础。
2.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3.人不可以“一心二用”,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的。
4.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不可能同时存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
2.简述综合课程的特征。
3.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的方法有哪些?
4、简述影响人格的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记得初一刚刚开学时,我班有个男生,性格比较暴躁,态度粗鲁,稍不合他意,就出口骂人,动手打人,在班 级里纪律自由涣散,是一个典型的“自我主义者”。每做一件事,他认为是对的就去做,全然不顾老师和同 学的想法和感受。一次社会课上,我提了几个问题叫同学回答,他也把手举在那里,嘴上喊着:“我会,我 来回答,我来回答。”但我没有理他,他就坐在下面大吵大闹,嘴上说:“我会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不叫我回 答?”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类似他这类学生,班级里还有一小部分,如果这种势头不压住的话,将对整个 班级极为不利。所以,我经常让他为班级服务以示惩罚,如扫厕所、倒垃圾等。他自己干得挺认真,上课 的时候不再吵闹,只要我在,他就乖很多,但在其他课堂上依然如故。我逐渐发现他很怕我,而且对我有 敌意,我感到很困惑,我该怎么办?
请用德育相关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或经历对案例进行分析,帮帮这位老师。如果你遇到类似现象,你会怎么办?
2.王芳平时英语成绩非常好,口语表达也不错,可她认为自己发音不够好。有一次,学校举行英语口语比赛,她认为自己不能胜出,不敢报名参加。
(1)王芳为什么不敢报名参加口语比赛?(9分)
(2)如何帮助她提高自信心?(9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决定谁享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无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有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等问题。
2.B【解析】洛克反对天赋观点,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3.C【解析】近现代社会教育包括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其中,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4.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观察法的概念。
5.C【解析】“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都是综合课程的形式,隶属综合课程,只不过综合的程度以及设计的思路略有差异。
6.A【解析】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机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就需要通过教学、课外校外活动、生产劳动等途径来实现。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所占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广,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全面深刻,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最大。所以,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7.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讲授法的概念。
8.D【解析】l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9.D【解析】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10.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
11.B【解析】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12.C【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13.C【解析】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
14.B【解析】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A项错误;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的时间和准确性,C项错误;并不能说认知风格孰优孰劣,D项错误。
15.D【解析】l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16.A【解析】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本身可采用行为疗法,通过控制上网时间和次数,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教师对网络成瘾的学生可以采用认知疗法,针对网络成瘾问题本身及背后的问题,如学业不良、自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等,与当事人进行谈话沟通,探讨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以及网络成瘾的危害。另外,由’家庭功能失调造成的网络成瘾,还可以通过调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矫正网络成瘾提供条件。
17.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成性学习的概念。
18.D【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
19.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最重要的标志。
20.C【解析】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刺激泛化。
21.A【解析】其实是自己不想送,就觉得别人也不会送回去,这样可以缓解焦虑,这是典型的投射表现。
二、辨析题(答案要点)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和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2.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1)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2)根据l988年、l994年和l996年中共中央颁布的有关决定,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3)因此,德育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3.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的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
度。注意分配的另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很难同时进行。所以,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是可能的。
4.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同时存在,系列材料中间的材料受到双重抑制。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互访;(2)书面联系;(3)召开家长会;(4)成立家长委员会;(5)举办家长学校:(6)举办学校开放日;(7)班级网络;(8)家教咨询。
2.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其缺点主要有两点:一是教科书的编写较为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二是难以向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利于高级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需要注意的是,“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都是综合课程的形式,隶属综合课程,只不过综合的程度以及设计的思路略有差异。
3.(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4.(1)生物遗传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4)家庭因素; (5)学校教育因素;(6)个人主观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坚持正面教育,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的形成。案例中老师对该学生的行为处理过于简单和粗暴,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企图用“堵”的方法来防止问题的出现,但是,事实上,这样反而让学生形成逆反心理,以致存在“敌意”。
(2)灵活运用多种德育方法,说服、榜样教育、陶冶心灵、表扬奖励与批评相结合。“运用体谅模式”,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体谅老师的用心,体会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体会全班学生维护班集体荣誉的心情。
2.(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般说来,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同时,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任务难度等),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如果个体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也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王芳同学认为自己发音不够好,是把可能的失败归因为能力,这就严重影响了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导致不敢报名。
(2)帮助王芳同学树立信心,首先要使她认识到,她的英语能力很突出,这当然和她平时的努力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在于她英语方面的天赋。其次,要告诉王芳,老师相信她的实力,如果她敢于报名参加比赛,肯定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第三,要帮助王芳明白,她缺乏的不是英语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而是比赛技巧,以及’胆量。只要她能够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就一定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