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   教
  • 资格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格证资料 > 幼教资格证 > 保教知识与能力

2014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解析(6)

时间:2014-09-04 14:43:48  来源:  作者:


  4.A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展开的想象。
  5.D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情绪气氛的影响和熏陶。
  6.B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抓握反射。
  7.A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最好的活动形式。
  8.D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
  9.C1903年在武昌创立的湖北省立幼稚园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10.C婴儿出生时各项感觉能力都很弱,只有味觉是最为发达的感觉。
  11.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12.C幼儿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指口语的学习。
  13.B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的熟练动作少,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来不及关心别人,所以只能单独玩。
  14.C给娃娃穿衣、喂奶都是直观的,不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
  15.B家长可以通过问接方式参与学校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
  16.D幼儿美育不是专业的学习,而是发展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7.C这是小孩的愿望性想象。
  18.A儿童在幼儿园想妈妈时说“我不哭”,是儿童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志,体现了言语的调节功能。
  19.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
  20.B安全型依恋最有利于儿童成长。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形式,是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
  (1)园所内参与。园所内参与是指家长亲自到园所主持一些教学活动或者参与一些教育教学活动。
  (2)园所外参与。园所外参与是指家长间接地协助配合园所进行教育,包括:协助幼儿搜集资料,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回答幼儿的提问;带领幼儿做实地观察,增加幼儿生活经验,等等。(3)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指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中。通过一些组织形式,使家长参与活动,了解园所的工作。增加家园互相了解的透明度,加强双向沟通。
  2.【答案要点】记忆策略是儿童采用的接受信息、提取信息的方式,它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间接的意义识记。
  3.【答案要点】幼儿意志行动动机的发展表现为自觉的行动目的开始形成、动机和目的的关系出现间接化。
  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形式,并贯穿在儿童一日生活之中,同时也要开展观察、散步、上课、娱乐、体育、劳动、自由活动等多种活动,不能让上课成为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在组织各种活动中,要做到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方法相结合,并提倡小组活动方式,这样做既可以使全体幼儿得到发展,同时也照顾到个别儿童,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各幼儿园要注意贯穿“以游戏为主”的基本原则,做到“教育活动游戏化”和“游戏化教育活动”。让儿童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而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些活动可以是摆弄、操作、观察、实验等。在这些活动中,儿童通过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以发展儿童的智力,增长儿童的知识;也可以是与人的交往,这种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教育要想取得积极的、巩固的教育成效,就必须取得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吸收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对儿童共同进行教育,使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1)“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可能;而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
  (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如果失去了时机,可能使以后的教育非常困难或终生造成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失去了这一关键期,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四、活动设计题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并在运水的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准备:
  1.四大箱水,四个大盆,幼儿每人一个箩筐。
  2.幼儿操作材料:盆、桶、瓶、针管、薄膜纸、塑料袋、盒,有洞的盆瓶桶,没盖没底的矿泉水瓶,白纸、塑料膜、有小洞的塑料袋、小箩筐、漏斗、漏网、橡皮泥。
  辅助材料:皮筋、各种大小的瓶盖、橡皮泥、塑料纸、透明胶、剪刀、毛线、泡沫、布等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幼儿第一次探索。
  1.导人活动,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师:这里有一些材料,请小朋友们玩一玩,试一试他们能不能装水不漏出来,把可以装水的放在这边,不能装水的放在那边,每一种材料都要去试一试。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呀?
  幼:不挤在一起、卷袖子、尽量不把水洒在外面等等。(幼儿分散尝试每一种材料是否能装水并分类。)
  2.集体验证,发现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哪些工具可以装水?
  (二)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再次探索,教师指导。
  1.提出问题。
  师:为什么这边的桶、盆不能装水呢?
  幼:(你一言我一语)桶上有洞,会漏;塑料袋是破的,水都漏出来了…
  师:能不能想想办法让他们可以装水而且不漏水呢?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说不定他们可以帮你的忙呢!.大家多试几种材料,多想几种办法,看看哪个办法行得通,把你改装成功的工具放在自己的箩筐里,一会儿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