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   教
  • 资格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格证资料 > 幼教资格证 > 保教知识与能力

保教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教育活动的指导

时间:2014-08-14 00:46:40  来源:  作者:

第四节 教育活动的指导

  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教育过程教师不时地与儿童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儿童的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的积极的引导的“教”和儿童的主动的“学”来完成的,它是教师、教育信息、儿童、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展开的。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导另一个的行为或价值观改变的任何过程。教师与儿童互动,是儿童在先的行动和教师在后的促动,儿童与教师互为主体、教育伙伴式的互动,是一种自动化的融通性互动。 
  维果斯基曾提出: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发生的“社会共享”的认知。单独的学习并不构成教育,一厢情愿的灌输也不构成教育,教育首先是一种关系,一种相互交流的可能性空间。因此,儿童的学习就要在学前儿童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儿童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从而得到健康成长。那么教师应如何正确实施教师与儿童互动呢? 
  二、教育活动的个体差异指导 
  教学活动要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发展。《规程》指出:“要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新《纲要》也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科学研究证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处于最迅速的时期。而且表现出共同的年龄特征,儿童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发展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但是每个儿童发展的进程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每个儿童的遗传。环境、教育的不周,个体差异总是存在的,每个儿童作为独立的、不断发展的个体。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和潜能。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从人的智能结构上充分认识了每个人的独特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手的技巧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等多元智能以不同的形式构成的,每个人都有其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正是这些智能的不同状态,决定了人的不同,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智能成为特长,发展其弱势智能促进全面发展。 
  因此,要真正实现每个儿童的自主的、充分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每一个孩子的个人特点,包括兴趣、爱好、需要等进行有差别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