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八
时间:2014-10-04 22:03:06 来源: 作者:
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鲁地儒生。鲁地有两个儒生不肯跟他走,说:“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有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我们不忍心做您所做的事情,我们不去,您走吧,不要玷污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见识短浅的书呆子,不懂得时代的变化。”
于是和征召来的三十人一起西行,连同在皇帝身边有学问的侍从和他自己的弟子一百多人,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着来看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演习一下新制定的礼仪,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
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建成,诸侯群臣都来朝贺。礼仪规定,天亮之前,掌管赞礼的谒者负责礼仪事务,引导大臣按照尊卑次序进入殿门,庭院中设置车马步兵以拱卫皇宫,排列兵器,张挂旗帜。司仪传令“快步走”。殿下郎中们在台阶两边并排站着,每边有几百人。功臣、诸侯、将军、军吏按照顺序排列在西边,脸朝东;文官从丞相以下都排列在东边,脸朝西。这时皇帝才乘着辇从寝宫出来,众官员手持旗帜,传呼警戒,引导诸侯王以下直至六百石级的官吏按照次序上前向皇帝致贺。从诸侯王以下所有的大臣无不惊恐肃静。到典礼完毕,又举办宴会。在殿上侍坐的大臣都俯伏低头,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给皇帝敬酒。斟酒九次后,谒者宣布“酒席结束”,御史巡察执法,发现有不依照仪式做的就把他带走。直到朝贺酒宴结束,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这时汉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叔孙通出宫后,把五百斤黄金都分赠给各个儒生了。这些儒生都高兴地说:“叔孙先生真是圣人,通晓当代的紧要事务。”
四、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
1.古诗词赏析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2.古诗文默写
(1)影入平羌江水流
(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五、现代文阅读
1.“实习医院”是主人公自认为百病缠身的形象表述,它运用比喻达到幽默的效果。
2.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3.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与多疑。
4.这“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健康生活。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六、写作
例文: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幅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各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原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已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彗。”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不论是名人效应,还是人云亦云,都是不可取的。这种现象出现一次就应该被遏止被教育,简单地说,不可无一,不可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