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   教
  • 资格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编资料 > 中小学学段 > 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 > 历年真题

[语文]2009年合肥市包河区中小学招聘教师语文学科真题

时间:2014-08-22 11:38:26  来源:  作者:

                                           安师大考教QQ交流群:285613107
2009年合肥市包河区中小学招聘教师语文学科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市侩(guì) 跻身(jī) 僧多粥少(sēng) 含英咀华(jǔ)
B.逮捕(dài) 氛围(fēn) 爱憎分明(zēng) 装模作样(mú)
C.逊色(xùn) 庇护(pì) 追本溯源(shù) 怙恶不悛(quān)
D.便笺(qiān) 强劲(jìng) 心潮澎湃(pài) 载歌载舞(z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磨练 毗邻 黯然失色 唇枪齿剑
B.震惊 嘉宾 不共带天 色厉内忍
C.寒喧 报歉 鞭长莫及 摩肩接踵
D.箴言 班斓 手屈一指 作茧自负
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1)师范毕业后,张老师来到这所山区中学工作,至今已在这里
20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
(2)快乐是幸福的必需品,但快乐 无穷大,因为幸福的滋味不能仅仅是快乐这一种。
(3)国家旅游局要求,景区门票调价要提前两个月公布,同一景点价格上调 不得低于三年。
A.就教 何苦 周期B.从教 何苦 频率
C.就教 何必 频率D.从教 何必 周期
4.下列各句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尽管你的能力是有限的,捐助也是微薄的,但是表现出来你的一片爱心。
B.三星堆古文化遗址的发现,引起了史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C.我们登上岳阳楼的顶层一望,果然天光水色一碧万顷,心中天地也顿时宽广起来。
D.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何尝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呢!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巴基斯坦人的风格礼仪主要来自伊斯兰教的归宿,也保留着传统的风俗习惯,比如老朋友狭路相逢,那一定要拥抱三次。
B.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全剧的气氛极不协调。
C.我们有不少文化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文化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D.法国著名哲学家福柯对自己的第一部专著《精神病与人格》加以否定后,经他修改,1962年再版的这本书几乎是今非昔比。
6.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的二十多人只剩下他一个人,这时已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B.发展教育,扩大招生,也要看本地区的具体条件,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切不可只为了什么“率”而盲目速行。
C.我的父亲1963年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出身不好,便榜上无名,只能成为高等学府的门外汉。
D.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B.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人为的破坏以及恶劣天气变化,都可能引发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C.现在越来越多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D.我看见张源扶着一位老人下来,手中拎着一个黑色提包。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己看重自己,是最牢靠的脱离诸多烦恼的通途。 , ,
, , , 。
(1)靠观测他人脸色的阴阳晴雨活着(2)靠品味环境与他人的赏赐活着(3)是可怕的精神胃肠道罪孽(4)但绝对不可以太看重
(5)是最可怕的神经疲劳轰炸(6)周围的反应尽管可以稍予“参考”
A.(3)(2)(1)(5)(6)(4)B.(1)(3)(2)(5)(6)(4)
C.(1)(5)(2)(3)(6)(4)D.(4)(1)(6)(5)(3)(2)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8月19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