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招考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解析
时间:2014-08-20 22:06:50 来源: 作者:
8.选C。
【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9.选D。
【解析】最早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在1986年九年义务教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10.选B。
【解析】学生具有身心健康权,在学校中学生被开水烫伤,不管责任由谁承担,都应该先对学生进行救护,再查明原因,告知家长。
11.选A。
【解析】教师权利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进修培训权。
12.选B。
【解析】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九条规定:“对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的少年被告人一律不公开审理。对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的少年被告人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13.选D。
【解析】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A项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14.选B。
【解析】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发展到了比较完备的形式。
15.选A。
【解析】《学记》中的话是说当人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在某个时期处于加速发展时,如果这个时候不进行教育和学习,那么错过了这一时期,这一方面的发展空间就很小。比如2-3岁是孩子口语发展的加速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孩子处于封闭、缺乏交流的环境中,那么即使后来再努力学习表达,也很难取得高的水平。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存在关键期的现象。
16.选A。
【解析】赫尔巴特、孔德、涂尔干、孔子是教育目的社会本位的代表人物,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17.选A。
【解析】壬寅学制是1902年颁布,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是辛亥革命后1912年颁布的学制。
18.选B。
【解析】新课程教学改革为了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体现素质教育理念,重点在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9.选D。
【解析】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注意把握题干中的环境、熏陶、感染等关键词。
20.选B。
【解析】略
21.选B。
【解析】班主任领导影响力主要包括职位本身赋予的职权影响力,而最为关键的是教师的个性影响力。班主任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优秀的人格魅力更能深刻感染和影响学生。
22.选C。
【解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明教学可以遵循一定的方法,但是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创造性,灵活施教。
23.选C。
【解析】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
24.选A。
【解析】新鲜的事物或者是比较强烈的刺激都会吸引人们的注意,这种吸引就是无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没有目的的注意。而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注意,比如上课听讲,而有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比如对织毛衣,骑自行车等自动化程度高的注意。
25.选B。
【解析】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属于有意想象,根据创造程度的高低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题干中的表述符合这一概念的表述。
26.选A。
【解析】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缺失或不平衡状态;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
27.选B。
【解析】每个人的人格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体现的是人格的独特性。
28.选A。
【解析】聚合思维是从给出的众多已知条件中得出未知答案,这个答案往往具有确定性,而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点发散出多种答案,比如“砖头的用途都有哪些?”
29.选B。
【解析】安德森提出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分别是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30.选C。
【解析】关注生存和关注情境阶段都属于教师对自身工作适应性和自身教学能力的关注,很少关注学生,随着教师的慢慢成熟,教师才会真正关注到学生的需要。
31.选D。
【解析】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是属于冲动型的认知风格,而强调精度不是速度的是沉思型。
32.选D。
【解析】分辨是自我强化、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主要看是自己对自己、他人作用于自己还是他人对榜样。如果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是自我强化,如果是他人直接对自己的行为则是直接强化,如果是他人对榜样的行为而间接作用于自己则是替代强化。
33.选A。
【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动机更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34.选B。
【解析】利用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谐音联想法、位置记忆法、缩简法等都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35.选A。
【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二、填空题
1.全面发展
2.主体
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4. 学生
5. 性格
6. 课程标准
7. 间接性
8. 职业
9. 促进发展
10.启发性原则
11.县
12.4.长期性
13.课堂
14.先快后慢
15.联觉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往往与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领会知识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感知教材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表象,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必经阶段。理解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