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   教
  • 资格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编资料 > 中小学学段 > 教育理论 > 历年真题

2010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时间:2014-10-25 17:23:55  来源:  作者:


  20.√【解析】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1)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地爱,不溺爱、不偏爱;其次要无私地爱,一视同仁;再次,爱与要求相结合。而材料中的
老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持歧视的态度。
  (2)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学生在遭受挫折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自信;在遇到困难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勇气。教师的爱具有神奇的力量,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材料中
老师显然没有认识到师爱的重要作用,其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
  (3)在小黑板上公布学生的成绩,这一做法欠考虑。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2.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只有教师、学生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案例中
老师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挫伤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另外,教育情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不断面临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来自内部也可能来自被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却远离目的的提问,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断教育活动的纪律事件等。因此,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师应能根据学生即发的、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该案例中
老师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因其缺乏“教育机智”。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学家据此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命题立意】考查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2.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营养。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是遗传只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胎儿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另外,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对年青一代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4)社会实践。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5)主观努力。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只能机械、被动地影响能力的发展。如果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能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命题立意】考查影响能力的因素以及促进能力发展的方法。★★★★

  五、教育写作(写作思路)
  首先,考生要对“三平精神”展开论述,充分把握“三平精神”的内涵。其次,考生可以从“三平精神”所体现的本质着手,指出“平凡而不平庸、平静而不贫乏、平常而不平淡”的中心思想。这需要考生能从具体事例着手,以体现和印证本文主旨。最后,应从“三平精神”所体现出的教师职业的特点进行总结,说明自己对这一职业的认识与向往,以升华主题。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