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   教
  • 资格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编资料 > 中小学学段 > 教育理论 > 历年真题

2010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时间:2014-10-25 17:23:55  来源:  作者: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考查。★★
  【错因分析】考生虽然知道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属于教师的知识素养,但不能辨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
  13.B【解析】学校心理辅导有两个目标: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命题立意】对心理辅导目标的考查。★★
  【错因分析】考生容易混淆基本目标和高级目标。
  14.B【解析】《教育漫话》是洛克的著作,《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著作。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教育学发展史上重要人物的代表作。★★★
  【错因分析】考生易混淆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
  15.B【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错因分析】本题是一个应用型的题目,需要考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16.D【解析】儿童后期、少年期即小学后期、初中时期的学习动机已由渴望受到长辈的赞赏为主转向赢得在同伴群体和集体中的赞赏为主。
  【命题立意】考查不同时期学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
  【错因分析】对学生不同时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不了解。
  17.A【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通过教学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错因分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部分考生认为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误选。
  18.A【解析】对挫折的认知决定着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反应。一个人如果对挫折的认知是积极的,那么他的挫折反应就会相对积极。相反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命题立意】对挫折认知与挫折反应关系的考查。★
  【错因分析】对挫折认知与挫折反应关系理解不透彻,而且另外三个选项都很具迷惑性。
  19.C【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
  【命题立意】对年龄阶段划分的考查。★★★
  【错因分析】对知识点记忆不清楚。
  20.A【解析】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我国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
  【错因分析】考生对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要条文记忆不牢固。

  二、判断题
  1.√【解析】本题是对时事的考查,考生平时应多关注国家大事。
  2.√【解析】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解析】略。
  4.×【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所以说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
  5.√【解析】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是被开发的程度不同而已。
  6.√【解析】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以及自我监控的能力。
  7.√【解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对全体学生,主要是针对正常学生。
  8.√【解析】传统教育更偏重于部分学生,而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9.×【解析】认知方式不同,个体选择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但并不影响对信息的处理,所以说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
  10.×【解析】德育的一般顺序是从道德认知开始,但德育又具有多种开端,知情意行都可以作为开端。
  11.√【解析】提倡教育的公平性即要实现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全体学生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平衡城乡师资力量体现了这一要求。
  12.√【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
  13.×【解析】智力不影响学习的发生。
  14.√【解析】根据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使是同一种教学任务,教师也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传授新知识,可采用讲授法;复习和巩固知识,可采用练习法。
  15.√【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3)按时授课。
  16.√【解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即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7.√【解析】考生要注意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概念的区别。
  18.√【解析】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19.×【解析】依法执教就是依罚执教这一观点是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病。在义务教育阶段,一些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歧视、侮辱、体罚学生的现象,主要就是对依法执教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依法执教是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指对学生的依罚管理。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