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   教
  • 资格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编资料 > 幼儿园学段 > 幼儿教育理论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卫生学要点7

时间:2014-10-03 15:13:51  来源:  作者:

(三)3一6岁幼儿心理保健的重点

1.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为此,成人一方面应该尊重幼儿,把幼儿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来对待,不能随便地批评幼儿、指责幼儿或是训斥幼儿,这也是培养幼儿自尊心的关键。另一方面,成人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时候,要考虑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切不可因为幼儿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行为。就对幼儿简单地下结论,如"你怎么这么笨"、"你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等,否则,不仅不能使幼儿对

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幼儿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成人应该尽可能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幼儿,而且在评价的时候,应该是以一种积极鼓励的方式来对待幼儿、帮助幼儿,促使幼儿能朝着某一方面去努力,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起对自己正确的态度和看法,使幼儿树立起自尊和自信。

2.重视幼儿正确的性别角色培养

性别化,是个性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它是指一个人按照社会所认为的适合于其性别的性格特征、情绪反应和行为态度发展的过程。每个社会都有其特定的性别角色的观念以及性别角色的行为标准。

一般来讲,儿童在3岁以前就能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这是对自己的性别产生了认同。到了3岁以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成人对于幼儿的行为会逐渐表现出性别上的要求,例如,"你是一个男孩子,男孩子是不哭的"、"你怎么这么调皮,一点儿不像个女孩子"、"女孩子应该干净点儿、温柔点儿"…”幼儿的性别角色意识和行为也就随之而逐渐产生。

重视幼儿性别角色的培养,有益于幼儿从小建立起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和相应的行为,这对于其一生的性别角色活动以及终生的幸福都是十分关键的。

家庭在幼儿性别角色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促使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家长应从幼儿出生开始,就注意对其性别方面给予正确的影响和教育,例如给幼儿起名字、买衣服、买玩具,对幼儿的期待与要求等,帮助幼儿逐渐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和行为。家长应避免在这些方面有意或无意地将幼儿的性别角色颠倒,更不能为了自己个人的期望而将男孩子当作女孩子来养育,或者是把女孩子当成男孩子来养育,否则,将会使幼儿产生性别认同的障碍,使幼儿的个性和行为向异性方向发展,这样,最终将会导致其将来社会适应上的障碍或性心理变态

3.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入小学,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从幼儿园升到小学,将要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迎接一种崭新的生活。

为了能让幼儿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与学习,在这一时期,尤其是在人学前的半年,应让幼儿在身心两方面都有所准备。例如: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以及小学的环境,发展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上逐渐与小学相衔接等。

第二节 幼儿的心理问题

幼儿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对于幼儿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乃至其一生的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其年龄阶段发育的基本特点。因为,有些问题是幼儿发展阶段中的年龄特征,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以及教育的实施,这些问题会逐渐地自行消失,不属于心理问题。例如:两岁以前的幼儿,经常会出现尿床的现象,这是由于其生理机能发育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属于正常现象。再如,两三岁的幼儿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这也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年龄特点,也属于正常行为。

那么,什么是幼儿的心理问题呢?

幼儿的心理问题,是指幼儿心理活动异常及行为表现偏离常态的现象。仍然拿上述例子来分析,两岁以前的幼儿经常出现尿床的现象,是属于正常的,但四五岁的幼儿如果也经常出现尿床现象,那就不正常了,属于一种心理问题。同样,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社会交往经验的获得以及教育的实施,幼儿会逐渐变得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分享与合作,如果四五岁的幼儿仍然处处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那他就很难与人相处,结果必然会导致社会适应上的障碍,这就是一种心理问题。

因此,在判断幼儿心理是否正常的时候,首先必须结合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特点以及教育文化背景,综合地加以判断。

由于幼儿尚处于身心发育的迅速时期,其可塑性很大,这就为幼儿心理问题的矫治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如果幼儿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和矫治,这些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偏异就会得到较好的纠正,或者完全消失,这对于幼儿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乃至其一生的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成人应及早地发现并重视幼儿的心理问题,及时地进行分析,必要时,可以请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或儿童精神科医生进行鉴定确诊,然后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治疗手段,包括教育干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