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   教
  • 资格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编资料 > 幼儿园学段 > 幼儿教育理论

幼儿心理学基础知识

时间:2014-10-03 15:42:57  来源:  作者:


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1.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其自信心。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二)在各种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的自我意识。
(三)教师评价幼儿要把握分寸。
(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
(五)家园配合,指导家长实施正确的教育。
第八章 幼儿个性的发展(下)
【考试内容】
识记
能力: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理解
能力的特征:1.能力和活动密切联系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3.完成一种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
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一)各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3.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4.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6.创造能力萌芽。
(二)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
(三)智力发展迅速。
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弱,孤独,行动迟缓。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一)幼儿气质出现个别性1.容易抚育的儿童。2.抚育困难的儿童。3.发动缓慢的儿童。
(二)幼儿气质可能发生变化(三)幼儿的气质可能出现“掩蔽”现象。
幼儿的气质和教育:(一)了解幼儿的气质特点。(二)不要轻易对幼儿的气质类型下结论。(三)针对幼儿气质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
性格的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一)幼儿前期性格的萌芽1.合群性 2.独立性 3.自制力 4.活动性。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1.活泼好动 2.喜欢交往 3.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 5.好冲动。
应用
幼儿能力的培养:(一)正确了解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二)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三)指导幼儿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四)培养兴趣。(五)教育好能力异常的幼儿。
幼儿性格的培养:(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二)引导幼儿参加集体生活和实践活动。(三)树立良好榜样。(四)巩固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克服性格方面的缺点。
第九章 幼儿的人际交往
【考试内容】
识记
依恋: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双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互相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理解
人际交往的作用:(一)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得起本方式(二)人际交往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三)交往有利于青少年的成才。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1)本能需要(二)合群需要(三)自我肯定需要。
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一)平等原则(二)相容原则(三)互利原则(四)信用原则。
亲子交往的重要性:(一)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提高认知能力(二)稳定儿童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三)规范儿童的行为,发展教育能力。
依恋关系的类型:安全依恋性、逃避型以及矛盾性。
亲子交往的年龄特征:
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一)家庭环境的影响(二)教养态度的影响1.过分的溺爱 2.过严的教育 3.过高的要求 4.态度的不一致(三)其他因素的影响。
家长对儿童交往技能的指导:(一)教会儿童使用礼貌语言(二)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三)培养儿童热情大方、宽厚待人的品质(四)培养儿童积极乐观的情绪(五)创设与同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六)引导儿童尝试换位思考。
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二)有助于同伴之间的相互社会化(三)成为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四)有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五)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一)受欢迎性(二)被拒绝性(三)被忽视性(四)一般性。
儿童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分享、合作、自信、移情。
应用
师幼交往对儿童的影响:(一)增强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以及探索精神(二)促进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三)影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高低(四)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及社会性的发展。
第十章 儿童心理健康维护
【考试内容】
理解
心理健康的特征:(一)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悦纳他人(三)恰当地面对现实(四)智力正常(五)情绪适度(六)热爱生活(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一)智力发展正常(二)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三)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四)行为统一协调(五)性格特征良好。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物因素 二.(一)社会环境1.家庭2.幼儿园3.社会因素(二)自然社会 三.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婴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健康维护:(一)婴儿的心理特点 在婴儿的心理活动中出现最早、发展最快、最先达到比较完善水平的是感觉和知觉。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婴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依恋,依恋的主要对象是母亲。如果剥夺了婴儿与母亲的交往,会给婴儿的心理发展造成的重大伤害,具体表现为:1.婴儿失去了爱和被爱的权利。2.失去了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间人”。3.婴儿的环境就变成了没有“应答性”的刻板环境。(二)婴儿的心理健康维护1.要善于辨别婴儿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2.充分满足婴儿与成人交往的需求。3.有意识地训练和发展婴儿的动作。4.注重培养婴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